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确定了专业建设思路,后续我们就要加大优势专业建设的步伐,朝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稳步迈进。为此构建了“123”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各项专业建设工作。
“123”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指一条专业主线,即以“为中国制造2025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智能制造人才”为主线。
“2”: 两大教学体系,即构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教学体系,支撑专业教育全局。
“3” :三个结合,即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理论与实践结合、产学研与技术教育结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完满教育结合。
其中“3”,即三个结合是基础,它是培养应用型智能制造人才的有效途径。 “理论与实践结合” 是认识事物、掌握规律的基本方法,是最基本的教学原则。 “产学研结合”是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结成办学伙伴关系,建立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合作运行机制。晋中太原、太谷周边大大小小的制造业企业星罗棋布,我们要重点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校企合作双方共同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机制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工艺》、《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智能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等,其中的许多核心内容完全可以在生产现场进行教学。
这样就可为学生提供两种学习环境(学校、企业)、两类教师(学校专任教师、企业和研究所专家)、两种课堂(教室、生产现场),教学与生产劳动、科学研究相结合,使学生置身于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中,经受技能训练,并可及时获得最新的实用技术信息和技术创新能力。
“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完满教育结合”是我校的特色教育,它着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单一技术能力教育,而忽视人才全面素质教育的倾向。
2、教学模式改革
为确保专业主线,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确立核心专业课程和专业能力体系
机制专业核心专业课程包括: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工艺、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控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
这些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构成了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体系。《机械制图》、《AutoCAD》等课程构成了培养学生基于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能力的核心专业能力体系。在课程的整合与实施方面拟采取以下做法:a、在金工实习的同时讲授《金属成型加工工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课;在专业实习的同时讲授《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数控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等课。 b、在毕业设计中采用主副导师制,充分利用学校教师、企业教师的专业特长。对于重点培养的学生甚至可让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任主导师,学校老师任副导师。在时间上采取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形式,即开题、答辩在校内,设计期间到工厂结合实际做毕业设计。
2)坚持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的专业内涵
总体上应减少通识课、学科基础课的学时,增大专业课的学时,在机制专业课中,控制机械类课程70%左右,电类课程占 30%左右。这样设置的原因主要有两点:a、几乎所有企业的机械类岗位和电类岗位是分开设置的,没有对应的“机械电子”岗位,因此,必须坚持以机为主,学生才好就业。但是,大量的机电一体化高技术设备又要求机械类技术人员必须既懂机,又懂电,以往传统的纯机械的技术人员很难胜任。因此,机电结合是给学生未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b、我院机制专业一枝独秀,已被确定为山西省优势特色建设专业,方亦元教授领衔的《机械制图》现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李红斌高工负责的《应用型本科< 数控加工技术>CDIO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曹志刚高工负责的《面向新工科的< 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工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等已被确定为省级教改项目,因此,本专业有较强的师资条件和学科支撑,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打造自己的品牌专业。
3)、结合完满教育、通识教育,大力推行PGE-CDIO人才培养模式
CDIO中的几个字母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技术。
鉴于我国在职业化和职业道德方面教育的欠缺,我们(智能工程学院)认为在进行 CDIO教育模式改革的同时,要强调通识和完满教育,即职业道德为第一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提出了更加实际的 PGE-CDIO 培养模式,PGE(Perfect and General Education )是指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PGE-CDIO 就是将人品、职业道德、诚信和专业构思-设计-实现-运作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结构优化、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实际生产经验和技术开发的能力。
1)对机制教研室的专职教师进行培训,使该教研室中的技术基础课教师更了解专业,掌握技术基础理论在专业实际中的应用;专业课的教师必须明确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方向,熟悉机械加工生产现状,了解专业发展前沿的信息,鼓励大家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研发工作。
2)走出去,请进来,到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乃至于国外高校企业参观学习,聘请具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讲学、教学,本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均配备讲师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实现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
建设期间,师资建设应达到目标如表2.1所示:
表2.1 师资力量建设目标表
时间
|
高职比例
|
中职比例
|
双师型比例
|
博士比例
|
2018年
|
20%
|
30%
|
20%
|
10%
|
2019年
|
25%
|
40%
|
30%
|
30%
|
2021年
|
35%
|
50%
|
50%
|
40%
|
4、实践教学条件
在实践教学方面,专业建设要进一步开展的主要工作为:
(1)加大课程的实验、实习、实训比重,改革课程设计,注重设计实验,实施创新实习。
(2)强力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以榆次和江浙为主,新建6个以上校外创业实习基地。
本着“立足机制,惠及全院”,围绕数控加工及智能化制造,要新建实验室为:(1)工业4.0实验室;(2)物联网实验室;(3)工业4.0实训系统(智能化柔性加工系统虚拟实验室)。
5、教学管理
要搞好专业建设,就要在师生间树立积极向上的学风,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
1)、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完善教学督导、院系领导听课、教师相互听课、学生评教的教学质量信息采集与评价系统;同时注重实施例会、听课、集体备课与评卷、试讲、检查汇报等相关制度与规定,最后由专业负责人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教学水平。
2)、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考研率
在进行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我们还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考研率,力争在专业建设期末使机制专业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10%。
3)、机制专业建设是个大工程,它需要全员参与,各子项工作全面推进。为此,在专业建设期间,我们还需做好以下工作:
a、以大项目带动子项目,进而带动整个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
b、成立院级专业建设团队。团队由智能工程学院院领导、机制教研室全体教师组成,平日里专业建设负责人须在院领导指导下,与教研室主任协调配合,开展各项专业建设工作。
c、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各子项目负责人人选与机制优势专业建设各子项目负责人基本相同,对各子项目负责人适当增加岗位津贴。各子项目负责人须按拟定的项目实施方案督促检查本项目教学、科研、学生竞赛、教材、论文等各方面工作,鼓励大家及时整理项目研究成果,发论文、编教材(发生的版面费等给与报销),并定期与专业负责人进行沟通。
(智能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