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婕妮,太原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硕士,2023年入职晋中信息学院,担任专职教师、淬炼商学院异科导师。主要任教《机器学习》《Python 程序设计》等课程。入职两年以“教学-科研-竞赛指导”三维成果实现快速成长:获评校级课程过程性考核改革优秀案例1项,获第六届“匠心筑梦领航未来”全国高校教师技能创新大赛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发布国家级期刊1篇。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学生竞赛,累计获得省级奖项36项,国家级奖项1项。并7次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教学革新,激活潜力

张婕妮老师积极旁听资深教师课堂,记录教学逻辑与互动方式,参与教研并请教“技术课易懂性”“过程性考核设计”等问题。经“学习-实践-调整”循环,快速掌握技术课教学要点。她秉持“让抽象算法落地、冰冷代码有温度”理念,推动《机器学习》课程过程性考核改革,融合“理论讲解+案例实操+阶段性项目”,以“AI识别数字”“智能考勤系统”拆解逻辑,布置“校园垃圾分类检测”实践任务。“张婕妮老师带我们写代码调参数,才让我们知道原来机器学习离生活这么近。”这份用心助其获全国高校教师技能创新大赛二等奖。
竞赛突围,斩获佳绩

“竞赛是技术落地的最好试金石,也是学生成长的快车道”,这不仅是张婕妮老师的育人理念,更是她入职两年来带领学生征战赛事的行动指南。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到“iCAN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她以电子信息专业为根基,用系统化指导推动“课堂理论”向“实践成果”转化,在斩获 36 项省级奖项、1 项国家级奖项的同时,更让学生实现了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双重突破。


异科导学,双育赋能

任职异科导师期间,张婕妮始终按“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引导逻辑:不居高临下灌输观点,而是紧扣学生实际需求,以共情、提问、启发为路径,既关注学生学习成长,也重视其集体生活中的心理状态与人际交往。她以 “良师益友”的角色陪伴左右,最终实现“知识传授”与“人格培养”的双重赋能,精准契合异科导师“跨界育人、全面成长”的核心初衷。



师生同行,互促成长

“我和学生是‘互相成就’”,张婕妮老师常说。作为入职两载的新教师,她不回避“不足”,常和学生一同探讨技术难题,也坦诚分享备赛时的挫折,更会细心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特点。人工智能 2303 班霍怡璇的反馈格外真挚:“张老师让我觉得,‘学技术’从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和她一起备赛,再累也有动力”。入职两载,张婕妮不仅以快速成长印证了青年教师的潜力,更以真诚与专业,成为学生数智逐梦路上坚定的“同行者”。

撰稿:药政江 摄影:张开渊 于 凯 责任编辑:任文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