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引路人,是领路人
贾丽娜,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村发展硕士,2021年9月入职我校担任辅导员,现为智能工程学院2021级、2023级(专升本)辅导员,分管学院艺术实践工作。
自工作以来,荣获“优秀共产党员”、晋中市太谷区“承五四精神扬青年风采”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优秀指导奖、完满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第六届“十分创意”大学生创意文化节之第四届“fashion show”废材为料创意时装展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第六届“创想杯”招生广告创意大奖最佳指导老师奖、第十一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指导教师、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体验竞赛“日新月异”二等奖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
艺海引航,从心开始,从新开始


在艺术的长河中,学生如同星辰,以非凡之姿,编织着属于自己的美丽传说。正如古人所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作为智能工程学院团总支艺术实践部的指导老师,她始终努力用行动去诠释这一智慧,引领着学生,让每一次艺术实践都成为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
她深知,艺术的真谛在于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触碰,因此常常以身作则,教导学生们,无论是挥毫泼墨,还是雕琢音符都应倾注心血,让作品成为情感的载体,与观众产生深深的共鸣。

艺术,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灵魂的镜像,映照出文明的深邃与辉煌,而作为执镜之人,不仅希望让学生看见艺术的容颜,更渴望引导他们如何以心为笔,勾勒出自我情感的轮廓。同时也在工作中不断带领学生进行创新,坚持“传统与现实相辉映,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结”的理念,让艺术更加多元化、大众化。她坚信艺术之树之所以能够长青,非因墨守成规,而是不断有新枝从传统的土壤中破土而出,向未知的天空伸展。
在艺术这条道路上,从最初组织人员排练,到最终看到学生站在舞台上,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充满了不易。
还记得2023乌马河·校园舞蹈大赛的时候,刚开始准备时她也满怀激情,但后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可谓是给了她一记响亮的耳光。在每一场比赛的前夜,她几乎彻夜未眠,担心学生们的心情是否紧张,担心舞台上的呈现效果等。但每当她看到学生们膝盖满是淤青却笑着跟她说:“没事娜姐,我们能行!”的时候,她的心中也充满了力量。




而作为团总支艺术实践部指导老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她也成了学生们心中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或许是在每次比赛失利后红着眼眶的安慰;或许是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一句鼓励;或许是每一个在排练厅的夜晚,她始终陪伴在他们身边的身影;或许是在幕后默默付出,却不被人看到的那些瞬间。
她希望在学生心中种下对艺术的热爱,让艺术的种子生根发芽,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花朵,以艺术为媒介,讲述时代的故事、传承文化的精髓,探索创新的无限可能。
军旅铸魂,以志启航,以智启航
在她的经历中最值得骄傲的便是两年部队服役经历,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她的意志,更让她学会了无私奉献。这份精神,在她担任辅导员老师时,成为了最宝贵的财富。
她常常将自己的军旅生活和人生智慧融入其中,与学生们分享那些难忘的日子。她希望通过她的引导,他们能在成长的海洋中航行得更远、更稳,尽我所能地激励学生勇往直前。


纵生如逆旅,也要在万千困难之中活出诗意,她一直相信,只要我们怀揣着诗意和勇气,就能在万千困难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贾丽娜老师常常鼓励学生们,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畏惧向前的心理。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总有着一股不服输却也不怕输的精神,这种精神让她在面对困难时从不退缩,也让她教导学生们从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她常常鼓励学生们走出舒适圈去挑战新的事物,每一次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和成长,她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


在日常的辅导员工作中,她利用辅导员说完满这一活动拉近她和学生们的距离。以丰富多样的活动主题走近学生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同时也帮助他们舒缓内心的学业压力,快乐成长。
在看到有利于学生们多元化发展的比赛时,她也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闯出一番天地。并且希望在学生们的心里,她不仅是一名辅导员老师,更是他们的朋友、知己和底气。


作为学生辅导员,从踏进办公室听到第一声“娜姐”开始,学生就成为了她内心最深的牵挂,而她也在学生心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或许读到这里的你们,脑海中已经浮现出种种画面,作为辅导员,她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不仅教导学生们要掌握技艺,更应该将班级工作的经验带到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学会团队合作,懂得协调沟通,培养领导能力。这些都是他们在未来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教导他们学会如何倾听他人的声音,如何理解他人的需求,如何与他人携手共进,这些经验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基石。
爱育扬帆,以声为桨,以身为桨
在进行异科导师工作时,她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创意的催生者,更是爱意的传递者。作为一名异科导师,她的工作充满了挑战与乐趣,每一天都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她在不同的领域中穿梭,引领着她的学生们探索未知。
她通过团建活动、主题沙龙、个别沟通、共同阅读、游戏互动、师生茶歇等形式,师生之间从相识到相知,再到最后的无话不谈。她们建立起了亦师亦友亦家人、平等互助共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在互帮互助、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见证着彼此的成长。


异科导师不同于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没有太多事务性的事情需要接触。因此,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真心地参与导师活动,就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因此她从知心朋友、 成长伙伴、人生导师的角度,创新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加强学生的教育和引领工作。她通常会采用一种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沟通方式,积极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然后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多元化的讨论和探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当然,异科导师的工作并不总是那么轻松。有时,她会遇到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这时,她会利用她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网络资源,与同事们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她始终保持着一种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因为深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和潜力,因此会尽力去了解他们、支持他们,并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当看到学生们在她的指导下取得进步和成就时,那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的。作为一名异科导师,她深知自己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并且始终坚信,只要一直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就一定能够引领学生们走向更加宽广的未来。

成长的道路,漫长且充满挑战,但她希望有她的陪伴,这段旅程便充满了诗意与远方。希望在这片浩瀚的星空中,能够继续带领她的学生们,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