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和杨雨清的相识,有一段相当小题大做的“误会”。2024年新生入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在抖音上注意到一个浏览量极高的视频:学生拍摄的搞怪视频中,雨清扮演的“大帅”被一群大高个男生簇拥着,虽然视频中雨清是主角,但个子小小的他出场方式实在独特,竟是从被锁的衣柜中钻出来的。出于辅导员的工作警惕性,我下意识认为:这群大高个是不是在合伙欺负新同学?是否存在利用双方身高反差感来赚取流量和博取关注的行为?放下手头所有工作,我直奔无边书院,借着查宿舍的名义一探究竟,谈及这个视频他和同学们都咧嘴笑了起来,甚至主动大大方方拿出视频给我分享他们的拍摄趣事,我这才知道,那个被围在中间的“大帅”,是同学们眼中的开心果“小胖”,也是足够自信且内核强大的一个小伙,他的好人缘和强大内核后来也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印证。

纵身一跃的勇气,源于对改变的渴望

入学时在行健馆参加过的那场体育宣讲,带给北方旱鸭子的是对游泳这门必修课的忧虑,铁人三项队向在场新生发出的“生命不息,运动不止,一起打铁到八十”的邀请,听起来也足够酷炫。抱着试试的心态,“小胖”开启了他的“铁人”之旅。加入铁三队的第一次训练,他连3000米都跑不下来,游泳更糟糕,一米二的水池对于他来说,简直快淹没了自己,对水的恐惧成了他的第一道难关。每一次训练都是煎熬——游泳时换气不顺总呛水,骑车到一半腿像灌了铅,跑步时嘴里全是血丝的味道,这三点单拎出来任何一点都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但他发现,只要咬牙多坚持一分钟,下一次就能多坚持两分钟。
然而,在这一次次的煎熬中,某种东西悄然改变了。他开始习惯清晨五点半的晨训,开始享受汗水划过脸颊的感觉,开始期待每一次突破极限后的畅快。最累、最痛苦、最想放弃的时候,他情绪崩溃到在游泳馆前大哭了一场,说什么也不愿意踏入游泳馆,“要不装病逃了这次训练吧?”“还是直接找老师说要退出铁三?”“我根本不是什么‘铁人’啊!我就是个普通人啊!”门口犹犹豫豫徘徊的短短几分钟,内心备受煎熬。“小胖!转悠啥呢?走啊,训练去!”来不及张嘴,来不及矫情,队友的胳膊已经搭在了他的肩上,揽着他向泳池跑去,眼角的泪还没来得及擦干,人就跃入了水里,那种浸入骨子里的压力,混杂着消毒水的味道,变得强烈,却也愈发让人坚定,不是因为必须坚持,而是因为他发现,自己已经开始爱上这种与自己较劲、与伙伴并肩的感觉。

校运会的不甘,到茱萸湾的怒吼

来自淬炼商学院·国际商学院行管2402的队友张义豪感叹:“他确实拥有超乎常人的毅力,比我们都自律。一开始他是跟不上我们的,但是他却日夜兼程,也是因为他,让我再次刷新了对‘勤能补拙’这个词的认知。现在,我竟有点跟不上他了。”



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参加校运会10×400米接力赛后,他很遗憾的说这次没有获得好成绩,我没有过多在意他们的遗憾,我想让他们体验过程而非注重结果,可当我看到他眼中闪烁的光芒时,突然意识到,他不只是为了成绩而跑,而是真正渴望在赛场上证明自己。


今年他还参加了铁三“至强杯”和阳城茱萸湾铁人三项赛。在这期间,他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刷新最好成绩,身体各方面取得很大进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25年山西阳城茱萸湾铁人三项公开赛中,“小胖”和他的团队一举荣获男子骑跑组一等奖!





汗水是唯一的“减肥药”,热爱是内在的“驱动力”

真正的蜕变,源于日复一日的坚持。从最初跑800米都气喘吁吁,到后来月跑步量突破200公里;从对水充满恐惧,到敢于在深水区畅游。这一路,他流了多少汗,只有被浸透的训练服知道;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只有他手上磨出的厚茧知道。惊人的是,在这一年多的高强度训练中,他的体重下降了整整40斤!这减掉的不只是脂肪,更是怯懦和自卑,铁三已经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刚刚过去的近两个月的暑假中,他一天都没有停歇,每天都在清晨奔跑,妈妈心疼他这么较劲地奔跑,也心疼他瘦掉的四十斤肉,更担心他会不会在运动中受伤,可这些都没有阻拦他,他依旧在奔跑,依旧在和自己较劲,和运动较真。

一个人可能快,一群人才能远

在这条艰难的路上,好友杨玉冲一直陪伴着他。他们一起在清晨的操场上挥汗,一起在午后的泳池里拼搏,一起在黄昏的公路上骑行。“我们几乎形影不离,训练、上课、吃饭、一起去比赛。在训练中共同竞争,共同进步。”杨玉冲说道,“在我心里,他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学习中名列前茅,训练时也毫不松懈;同时又是十分乐观的人,枯燥的训练中,总可以让我们放松下来。”他们之间的这份友谊,是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大帅”不靠身高,靠实力

如今,“小胖”已经成为了速风铁三社的社长。在这个常常以“高大快”来衡量能力与价值的时代,杨雨清——用他并不伟岸身高和无比强大的内心,诉说着自己的坚持:生命的重量,从不取决于身材的高矮胖瘦,而在于灵魂的厚度和意志的高度。在无人看见的角落默默扎根,用汗水浇灌希望,最终在属于自己的赛场上,闪闪发光。

撰稿:药政江 摄影:张开渊 于 凯 责任编辑:任文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