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田径运动场上,除了朝气蓬勃的新生,还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既是学长学姐,更是身穿迷彩、肩扛责任的军训教官。从“受训者”到“带教者”,他们将军训赋予的坚毅与热血,转化为温度与力量。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迷彩世界,见证他们的带训故事。
【马良】
迷彩服下的“游戏大神”成长记
别上“教官”臂章、握起模拟枪站在训练场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身份已悄然转变——从前在CS赛场只顾冲锋的我,如今成了带领新生解锁实战乐趣的引路人。第一次担任教官,紧张远多于兴奋。前一晚,我还在反复默念战术要点,生怕遗漏任何细节。


首训时,新生们眼中写满好奇,实操时却状况频出:有人握枪姿势僵硬,有人一紧张就忘了战术。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总是躲在队尾的腼腆男生。我陪他从观察掩体开始,一步步练习配合与侦查。后来,他不仅敢主动出击,还在关键时刻报出敌人位置,帮助队伍获胜。当他兴奋地跑来说:“教官,我做到了!”的那一刻,我所有的紧张都化为了成就感。


休息时,大家围过来听我讲CS战例,我也借机传递团队协作的重要。有同学低血糖,身边人立刻递糖送水;训练结束后,我口袋里多了一张画着笑脸的纸条,上面写着“谢谢教官,今天超开心”。这些温暖点滴让我明白,教官不仅是传授技巧的人,更是与他们共同成长的伙伴。



【王泽翔】
从紧张到从容的带训之路
这次当军训教官于我而言是锻炼与成长。起初既紧张又期待,期待将所学用于代训,又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从最初面对方阵的紧张到逐渐从容,深切体会到“责任”二字的重量。

训练场上最触动我的,是那些咬着牙坚持的身影。有学生在烈日下脸色发白却拒绝休息,有同手同脚的同学利用午休加练。当方阵从杂乱到踏出整齐铿锵的正步时,那种成就感比任何嘉奖都珍贵。休息间隙唱军歌的时光最为难忘,嘹亮的歌声不仅洗去疲惫,更让整个连队的心紧紧相连。


学生教会我重新审视“坚持”的意义——他们的赤诚让我忆起初入军营的热血;那些创可贴下的水泡、汗湿的军训服,都是青春最鲜亮的勋章。这次带训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责任的接力,愿这份坚韧能照亮他们四年的求学之路。


【陈冠君】
用军人标准书写育人温度
作为2025级新生的军训教官,这段时光于我,是一段深刻而珍贵的生命印记。训练场上,我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以此带动每一位同学。烈日之下,我们并肩打磨动作、转身与步伐。我反复讲解示范,不仅为教会动作,更希望传递纪律、坚持与信念。


休息时,我更愿成为你们可信赖的学长。我们坐在场边,聊军营故事,谈责任、成长与理想。你们眼中的光芒、爽朗的笑声和真诚的交流,让我感受到凝聚的力量——那是信任与陪伴带来的温暖。

军训不仅是意志的锤炼,更是情感的共鸣。它教我们在压力中挺拔,也让我们理解协作与尊重的重量。

愿汗水折射未来的光彩,愿这段岁月成为我们前行路上永恒的动力。多年后,动作或会模糊,口号或会遥远,但那个站在一起的夏天、那群共同奋斗的人,终将在人生回响中永不褪色。

【王佳怡】
从水上到陆地的勇敢者
这个夏天,我有幸成为军训教官,与新生们一同度过了充满汗水与收获的军训时光。训练场上,我不仅是一名教官,更是一个和他们共同成长的引路人。

我从站军姿、走正步教起,一遍遍讲解动作要领、纠正细节,希望传递的不仅是标准,更是一份坚持与自律。我担任了特色项目野外生存的教官,不仅是向学生去讲解如何搭帐篷,我自己也受益良多,更是学习到了通过发散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比如说在野外如果没有搭帐篷的工具杖杆时可以用树枝代替。



休息时,我喜欢和大家围坐在一起,聊聊军训中的趣事,也分享我大一参加水上运动协会时的经历。我告诉他们,就像我第一次划桨板时那样,很多事情一开始很难,但只要肯坚持、找对方法,就一定能克服。军训会结束,但我们一起晒过的太阳、流过的汗、喊过的口号,都会成为这个夏天最滚烫的回忆。

【李思明】
退役不褪色:迷彩服下的军人本色
作为一名退役士兵,重回校园并担任军训教官,于我是一段独特而珍贵的经历。站在训练场上,面对朝气蓬勃的学生,我深感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军事技能,更要传递军人坚韧自律的精神。

训练期间,大家经受着体能和意志的双重考验。我从站军姿到走正步,看着同学们从生疏松散变得整齐有力。曾有一位同学正步总是走不好,我陪他反复练习分解动作,直到他自信地跟上队伍——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

休息时,大家围坐一起,听我讲述部队的故事。他们的眼中闪着光,我也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虽然过程中也曾遇到不理解和小情绪,但我始终耐心沟通、不断调整,最终收获了大家的信任与尊重。这段教官时光,让我重温了部队的严谨,也体会到育人的意义。它加深了我对军人身份的热爱,更让我坚信:迷彩之下的汗水,终将浇灌出青春最美的风采。

【杨智凯】
怀揣军旅梦的“非典型”教官
当迷彩服真切地穿在身上,镜中的自己既熟悉又陌生。我是杨智凯,智能工程学院大四学生,一个从未踏入军营却始终怀揣军旅梦的老学长。

我的任务是训练安排与数据统计。起初,不能亲自带兵,难免有些遗憾。但我逐渐明白,每个岗位都有其不可替代的意义。制定计划不只是排时间,更要考虑每个人的状态,在严格的训练中融入一丝温度。第一次独自制定作训计划时,我意识到自己已从被训练者转变为引领者。这种转变让我迅速成长。我懂得了真正的领导力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以身作则。军旅精神,正是在平凡中坚持,在细微处追求卓越。


夜晚我常独坐操场,回想训练点滴。看着新生们从生涩散漫逐渐变得挺拔默契,我由衷感动。这段经历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毕业后的选择——参军报国,不再只是一个梦想。军训就像我军旅梦的预演,成长路的一次加速。

当最后一天新生们向我敬礼告别时,我以最标准、最庄重的军礼回应。迷彩之下,我不再只是一个向往军营的学生,而是一个经历了淬炼、更加坚定的追梦人。

【任聪聪】
从“军训小白”到暖心教官

两年前,我还是在烈日下连齐步走都手忙脚乱的军训新生,如今却成为穿着作训服、喊口令的教官。这一身份的转变,让我深刻体会到责任与成长的意义。

起初,我想模仿当年教官的严厉,逐字纠正动作。但看到新生们紧绷的眼神,我突然明白:军训不是“纠错”,而是“陪伴”。有一个男生总因紧张导致动作变形,我没有让他反复练习,而是陪他在树荫下一步步分解动作,从中指贴裤缝到挺胸抬头,耐心调整。当他终于做出标准动作、眼里闪光的那一刻,我懂得了“教官”二字的分量——不是高高在上的指令者,而是帮人跨越困难的引路人。
训练场成了我和新生共同的“修行”。为让队列更整齐,我们迎着晨光练习踢腿定型,汗水滴落却无人放弃。我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口令清晰、动作规范,既严格又耐心。这场身份的转变,早已超越任务本身,成为我人生最珍贵的一课。每当回想起这段时光,耳畔总会响起嘹亮的口号,眼前浮现一张张晒得黝黑却笑得灿烂的脸——那是我与迷彩青春最温暖的约定。

【潘伟波】
活成那束曾经照亮自己的光
我是潘伟波,智能工程学院机电2302班学生,也是2025年新生军训教官。当迷彩服叠得棱角分明,当口令声响彻操场,我的身份已然转变——从曾经在队伍里手忙脚乱调整军姿的新生,成为了站在队伍前方发号施令的带教者。



第一次喊出“稍息、立正”时,我的声音还带着紧张。如今,站军姿成了我观察新生状态的窗口。看到有人悄悄活动脚踝,我会走上前轻声鼓励:“调整呼吸,再坚持一会儿。”过去总记不住的转体动作,现在被我拆解成“先转体、再靠脚”,反复示范,直到每个人掌握。从跟着口令做动作,到主动思考如何让新生更好理解;从担心自己出错,到关注整个队伍的状态——这场转变让我真正学会了责任与担当。

我理解新生的紧张与期待,休息时会分享选课和社团经验;没有距离感的关怀,藏在每一次“记得补水”“再坚持30秒”的叮嘱中。最奇妙的成长,莫过于活成曾经照亮自己的那道光。迷彩之下,我与他们共同书写这段铿锵青春。


撰稿:药政江 摄影:张开渊 于 凯 责任编辑:任文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