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核心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根本条件,也是学生的生存之本。因此,加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
11月18日,智能系统与设计教研室的各位老师围绕“如何以专业核心能力构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在探讨过程中,四位老师充分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意见。
教师讨论一
教师讨论二
大家一致认为,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工业设计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所有的课程不必求得自身学科的完整性,但都必须与发展学生的设计思维或使学生的设计思维规范化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更新教学内容和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对工业设计专业发展十分必要。
(1)课程设置要强调针对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设计教育要定位在应用技术层面,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强化专业基础,淡化专业方向,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综合素质教育,课程设置要突出创造性思维能力及专项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要扭转过去因为课程设置太杂,学时过于平均的现象;要重点突出主干课程,将相互关联的课程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
(2)课程教学要强调适应性。课程体系改革可打破原有的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可以把工业设计的课程整理为“设计与理论课程群、“设计与表达”课程群、“设计与制造”课程群和“设计与创新”课程群,从而构成了从基础知识、思维方法、造型能力到操作技能的学科基础训练体系。
(3)专业课教学要强调实用性课堂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按照专业特点,强调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设计人才。工业设计教学体系中应当设置足够的设计实践课程,学生的能力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步充实提升。设计实践课程要逐步展开,每门课程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带动着相应的基础课程形成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推进。
(4)实践教学要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实践教学是设计教育重要内容,在“初步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行、系统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生产实习认识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习题课、命题设计和实训课,采用讲与做结合,在做中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